五月份以來,煉鋼廠轉爐作業(yè)區(qū)大力弘揚勞模精神,保持本色、繼續(xù)拼搏,充分發(fā)揮示范引領作用,用干勁、闖勁、鉆勁鼓舞和激勵廣大員工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???,轉爐的勞模們正在“大干紅五月”的征途上努力奔跑,步履不停、傾情奉獻,用汗水和付出詮釋著平凡崗位上的勞動精神,用責任和擔當書寫著一個個精彩的奮斗故事。
愛崗敬業(yè) 善于鉆研的“領頭羊”——陳江
“上次加了石子,效果非常好。”“那我們以后就用這個方法粘補。”6#轉爐操作室內,爐長姚永青與轉爐二區(qū)作業(yè)長陳江交談著。
在冶煉過程中,由于頻繁加廢鋼、兌鐵操作,造成爐襯侵蝕,導致爐襯變薄,根據冶煉要求,需要對爐襯進行維護。但是生產任務緊、節(jié)奏快,補爐底所需時間長,成為護爐過程中最難修復的一部分。陜煤勞模陳江作為轉爐新區(qū)的負責人,他每日思考的重點是如何快速有效地補爐底,從冶煉鋼水的過程控制,到定期的補爐護爐,他一爐爐地盯,觀察爐內液體的反應,指導爐前操作,多次實踐中總結出“快速凝渣粘補法”,利用補爐磚和石子進行補爐,用時短、效果好,達到了預期的目標。
進廠26年來,他與轉爐相處了26年,轉爐稍有不順,他便日夜守候,查找問題,爭取在短時間內“治”好它的“病”,轉爐正常運行了,他心里的石頭也落了地。
傳道授業(yè) 人才培養(yǎng)的“排頭兵”——張社寧
4#轉爐負責人張社寧積極帶領班組成員開展小改小革活動,解決了很多生產難題。在生產現場隨時可見他忙碌的身影,他積極發(fā)揮勞模帶頭作用,率先推行“賽馬”機制,在4#轉爐內部以“個人比成績”“班組賽指標”“內外對標學操作”模式進行管理,積極給員工傳授操作過程中的“錦囊妙計”。多年來,在他的培養(yǎng)下,涌現出王紅斌、王萬星、程善煒等5名明星爐長,大學生王程龍、張秦嶺在進廠半年后便進入關鍵崗位,為轉爐人才儲備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擔當作為 直面困難的“先行者”——安建
每逢定檢修,活躍在現場的必是轉爐的維修工們,安建就是其中一員。他們不懼高溫炙烤、迎“烤”而上,剛剛出完鋼的爐體溫度高達一千多度,面對火紅的爐口,股股熱浪襲來,沖得人睜不開眼,裸露的皮膚瞬間變得通紅,周圍的人不由地向兩旁散開。韓城勞模安建拿著焊鉗在爐體周圍焊接梯架,高溫下的火爐旁,待上一分鐘便已是汗流浹背,而他一站就是七八分鐘。在他的上衣口袋里,一本已經破皮的記錄本是他對焊工專業(yè)知識日積月累的最好見證。5月份以來,他提出石灰投料系統改造、手動調溫變自動化、氧槍氮封塞改造等多項小技小改,在生產一線匯聚起降本增效的不竭動力,為經濟冶煉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